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职教信息 >> 正文

    助职校新生成才出彩

    发布日期:2023-08-29 13:04:57 作者:  编辑:管理员    点击:

    发布时间:2023-08-29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3年8月29日13版

     【专家视点】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约100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不过仍有相当比例的考生是因中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走进职校。新学期即将开始,职教院校有必要帮助和引导新生破除“矮化”或“窄化”职业教育的标签化认知,树立积极正确的成才观、学习观与职业观,尽快了解适应校园生活和职业教育学习特点。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入学阶段,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帮助新生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做好实践特色的专业认知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对新生的专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举办的一场场专业讲座、一次次实训基地参观,而要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功能,注重理论认知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比如,让学生深入一些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校企合作单位、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等,与双师型教师或专家能手面对面交流,了解产业行业最新技术标准、专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再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介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训等各环节的认识相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的职业梦想和制定生涯规划的动力。

      二是将终身学习理念传递给每一个职校新生。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成长需求所决定的。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学生要建立不断学习以更新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能的心理准备,在学习阶段要努力通过各种学习或实践活动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此外,职业院校要通过各种校园活动积极宣传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让职校生明确他们在学业晋升、就业创业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同等机会。学生只要秉持终身学习理念,就有机会依据个人兴趣或禀赋进行多次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多样化成才路径。

    助学生建立成才观

      刚进入职业院校的部分新生,往往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失落感,对专业及未来发展怀揣着强烈的不安、焦虑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态,对此,相关教师需唤起他们对自我及专业发展的积极态度,重塑“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理性认知。事实上,职业教育是一种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而非教育层次。但受传统观念以及现阶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不高、发展路径不清晰等多种因素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职业教育很难成为学生首选。因此,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树立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职校生具有多样化、灵活性的发展可能,他们极具发展潜力,要鼓励他们将专业学习与职业优长相结合,因势利导促进他们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同时,职校新生很容易因“落榜”或“低分群体”身份形成学业上的无助感,学校应创造更多让新生体验成就感或意义感的活动,以帮助他们重树信心。比如,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针对不同专业设置真实的“职业技能展示平台”“以技能服务社区建设”“一个月传帮带”等特色环节,提升学生努力成才、尽展其才的信心。此外,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多带领学生走进那些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企业,让学生在各种校企对接活动中提升身份认同。

    补齐通识教育短板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也要关注学生作为个体的思想道德建设、健全人格养成。因此,职业院校要积极、主动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服务发展的核心素养。

      在教育理念上,职业院校应以学生幸福成长和多样化发展为前提,坚持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相融通的双主体教育地位。在课程建设上,要充分结合多种课程形式创新通识课程育人体系,打通专业与通识的壁垒。据笔者调查,职校新生的学习观依然实用至上,“有用的才学”“重技能轻人文”现象较为普遍。在职业院校通识教育优质课程普遍不足的背景下,可考虑从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入手,吸引学生主动走进通识课堂、参与通识教育。同时,还应在专业课程、实习实训中融入通识教育相关基础知识,或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激励学生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志向。

      如今,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任务的传统课堂,势必会转向以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和体认为重。因此,应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跨学科学习,鼓励他们运用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各类讲座或行业企业交流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主动探索与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等。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尝试各类项目化培养方案、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在团队合作学习中提升职业素养、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还要激励学生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努力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吴康妮,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山东省学校安全问题"随手拍"
版权所有@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地址:山东省单县开发区学院中路|招生办公室:0530-4682038,4682198 |党委办公室:0530-4682009,4682004|鲁ICP备12013444号

鲁公网安备 37172202371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