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职教信息 >> 正文

    大学生“提笔忘字”该不该纠正

    发布日期:2023-11-01 15:23:02 作者:  编辑:管理员    点击:

    来源:北京日报  |  2023-11-01 09:53:25

    近日,湖北武汉一位大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汉字听写大赛预选赛,满分100分仅得2分。据这位同学自己说,考试时出现了提笔忘字的情况。此消息一出,不少大学生表示有同感。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当今大学生出现提笔忘字问题?高校对大学生是否有书写要求?今后大学生还有没有必要手写汉字?


    有一说一


    互联网时代没必要固守纸笔


    大二学生徐爽


    自古以来,汉字的载体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经过甲骨、器物、简牍、帛布、纸张,再到如今最为普遍的电子介质,变的是不断便捷化、普适化的文字载体,不变的是其承载的文化价值。何况,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汉字编码的成熟,数字化已成为汉字表达的新趋势,大学生们很容易通过信息检索手段从数据库、互联网平台等途径获取所需的电子资源,并运用普及化的电子产品进行学习。就像在笔墨纸砚时代,甲骨刻字与金鼎铭文不是人们必须要掌握的技术一样,在电子产品普及的汉字编码化时代,大学生也没必要固守纸笔书写的方式。


    提笔忘字不影响日常学习


    大四学生刘柏言


    近年来,科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人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考试可以网上答卷,各种实验数据可以通过仪器或者电子设备直接录入计算机……除了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汉字听写比赛、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需要手写汉字的场合可以说是越来越少了,大学生出现提笔忘字现象很正常。不过,这并不会影响日常学习,因为即使真的有什么字不会写,上网搜索也非常方便,只要在键盘上敲一敲,无数的汉字便跃然纸上,非常方便,效率还高,我们完全可以从书写这一环节中解放出来。


    书写“肌肉记忆”不会轻易丢失


    研一学生刘湘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使用电子产品完成学习任务已成为主流,不过,这并不代表电子产品会完全取代汉字书写,仍有一些场合需要手写汉字。比如,现今检测学习成果的方式——考试,多数考试依然是使用纸质试卷,需要手写完成。尽管我和我的同学们平时也有提笔忘字的时候,但这种情况只是偶尔才会发生。毕竟,九年义务教育再加上高中总共12年的手写汉字学习经历,已经令其成为我们的一种“肌肉记忆”,不会轻易丢失,考上大学后因为使用频率降低就忘记如何书写汉字应该只是个别现象。


    促进文化传承应多提笔写字


    研一学生王宇卓


    不能否认,如今我们可以基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提示和对汉字的大致印象,顺畅无阻地打字,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现象明显。但书写汉字不应被拼写完全替代,每个中国人都应自觉肩负起汉字传承和文化接续的使命担当。因为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不仅具有美的形态,也具有美的意境,其一笔一划与具体构造、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成就了无数有情感、有灵魂、有美的基因的艺术品。作为表意文字,书写是汉字的生命,而拼写只能展示汉字应用的结果,这种书写过程的缺失会导致汉字的文化内涵被忽视和遗忘。所以,我们应该多提笔书写汉字,促进文化传承,让汉字在科技时代大放异彩。


    问题1


    大学生为什么会提笔忘字?


    键盘文化消减了学生对汉字的认同


    北京邮电大学教师舒文琼


    进入数字智能时代,文字记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亲近键盘、脱离纸笔、扎根网络的高效码字正在替代一笔一划的汉字书写。握笔生疏、提笔忘字、语言匮乏、错别字多、字迹潦草等几乎成了社会“流行病”,汉字书写退化现象也正逐步向大学生群体蔓延。手写汉字何以与我们渐行渐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键盘代替了笔头,提笔需求逐渐降低。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使用,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这是造成提笔忘字的直接原因。键盘、输入法“敲字如飞”,语音转文字便捷高效,视频通话即时畅聊,智能设备极大地方便了日常记录和交流,人们对键盘和输入法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能语音就不打字、能打字就不手写。相比之下,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笔画形式多,在工作学习等效率化场景以及轻松的娱乐化场景中,都不是应用首选,久而久之,大学生们对汉字的笔画和字形慢慢也就生疏了。


    二是标准化代替了个性化,忘字现象日益泛化。写得不多、练得不勤、用进废退是提笔忘字的主要原因。有同学说,大学是提笔写字机会变少的“分水岭”。作业可以提交电子文档和打印版,格式整齐美观,便于修改保存,老师批阅也更方便,因而能打印就不手写。甚至有同学因平时几乎不手写,在期末考试中“提笔犯难”,遇到不会写的字,只得放出拼音大招。毕业后手写汉字的机会就更少了,从求职简历到工作中各种方案、报表,都有标准化、规范化的文档格式和打印要求,手写反倒不符合职场要求。就连记手账、写日记、做摘抄、写信等生活事项,也总能在各类App中找到精美模板和标准化解决方案,手写汉字的形式之美、意境之美也被悄然掩盖。


    三是网言网语冲击了“汉字之美”,手写文字遭遇认同困境。网络用语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对规范化的汉字表达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网络流行语、谐音梗、英文词热度不减,汉字的字形、语义和感情色彩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网络热词滥用、泛娱乐化表达以及网络文化作品中错别字泛滥,为青少年正确识记、书写汉字和正确使用汉语表达带来了巨大挑战。“YYDS(永远的神)”“绝绝子(太绝了)”“泰裤辣(太酷啦)”等同质化的网络表达刷屏,不仅限制了人们的深层思维力和表达力,更消减了对于汉字的记忆力和认同,规范的汉字表达和书写不得不面临“词穷”“忘字”的尴尬境遇。


    在键盘文化盛行的网络时代,我们需要向智能设备输入要效率,更要向传统手写汉字要传承。一方面,要唤起公众意识,推动公众找准个人所需与汉字文化传承的“黄金结合点”,弘扬汉字书写文化,自觉让手写汉字融入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要营造汉字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各学段广泛开展汉字教育、书法教育等文化艺术活动,推动汉字书写文化传承传播,让青少年感受汉字之美、中华文化之美,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问题2


    高校对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有要求吗?


    相关规定尚未落实到教学环节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维家


    当下,提笔忘字现象越来越普遍,“能认不会写”的状况在高校也不鲜见。


    关于认字、写字与需求的关系,不妨简要作个回溯:在电脑出现及普及以前,用笔书写是最主要的方式,识字、写字成为必然要求;当电脑普及、特别是笔记本电脑普及以后,用笔写字逐渐退居其次,用键盘敲字日渐成为主流,相应地,认字比写字显得重要,写字不再成为必然要求。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其便捷性和多样化功能更是挤压了写字的应用需求,强大的语音识别技术甚至连认字需求都变得无关紧要。由此观之,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人们学习认字、掌握写字的需求门槛,久而久之,不会写不再显得那么紧要,能认不会写也就慢慢地成为了另外一种趋势必然。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认字、写字既是教学要求,又是学习要求,虽然也有电子产品使用,但是平常的作业、各类考试都要求手写,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到能认会写。到了大学阶段,电子产品成为学习必备品,课程作业不再硬性要求手写,一些考试还要求通过电脑完成,导致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俗话说,“三天不写手生”,更何况经年累月不用笔写字呢,提笔忘字似乎变得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了。


    这个现象日益引起各方关注和重视。2022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口语表达、书面写作、汉字书写、经典诗文和书法赏析能力培养,促进语言文字规范使用,并且强调高校要将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标准并纳入毕业要求。这个文件表明,进行书面写作、汉字书写对高校、对大学生不再仅仅是一种倡导性行为,而是作为一种硬性要求。


    从实践层面看,早在2009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就组织举办了“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其中专门设有高校组,提出以后每年都举办。2019年起,教育部办公厅组织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其中包括“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参赛对象涵盖大中小学生,还包括在职教师和社会人员,今年正在举办第五届。部分高校也比较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汉字书写训练,比如华中师范大学连续10余年举办“师范生专业技能大赛·书写技能比赛”,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不仅连续10余年举办汉字书写大赛,更是设置了“听写”比赛项目。


    提高大学生汉字读写能力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总体来看,各高校还没有形成较系统的体系、较有力的保障,多限于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比赛,尚没有把汉字书写要求落实到日常教学环节,缺乏明确要求和相关考核,离教育部要求的强化大学生“书面写作、汉字书写”,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标准并纳入毕业要求的规定还有较大差距。


    汉字不仅仅是字,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高校学生应该学好汉字、写好汉字、用好汉字,千万不要让汉字在久不提笔中被忘却。


    问题3


    大学生还有没有必要手写汉字?


    忽视手写汉字将影响文化传承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历史学博士赵国香


    在当下信息网络时代,手机、电脑的普及让大学生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来进行学习、沟通和交流,导致大家忽视了传统书写的重要性。一方面,“提笔忘字”“下笔滞涩”“失写症”正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痛点。另一方面,大学生中还出现了对汉字的疏离、对母语的淡漠和对汉字文化的忽视等情况,这必然导致汉字文化功能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文化传承与文化认同。


    汉字,亦称中国字、方块字,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字,更代表着中国人的文化。汉字的一点、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好汉字、写好汉字关系到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凝聚力乃至中华文脉的传承,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从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算起,汉字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汉字因其音、其形、其意之美,成为举世无双的文化瑰宝。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简体字等漫长的演变过程而来,本身具有丰富的历史性、文化性和艺术性。汉字与古埃及文字、古苏美尔文字同属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但其他文字早已消亡,中国的汉字却在不断演变,传承有序,并被广泛使用,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间断的原因所在。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汉字因传承文化而有生命力,中华文化因汉字而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由于汉字的独特魅力,从而诞生了“书写文字的艺术”——书法。在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数量众多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不断被后人模仿、称赞。如书法家王羲之的字被人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兰亭序》法帖被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是历代文人骚客临摹、歌颂的名帖。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体现了汉字本身的艺术之美。


    汉字是我们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交流方式的智能化、网络化、电子化已是不可避免。如何保持汉字书写的活力与生机呢?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课正式纳入中小学日常的教学体系。如今,书法教学已在中小学生中普及,身在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们也不该落下这一课。


    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学生汉字书写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借鉴《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制定《普通高等院校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在制度和指导思想上保障大学生的书法教育课被纳入正常课程或选修课程。


    其次,各高校应该将汉字书写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多使用板书,在记录课堂笔记和布置作业时,尽量要求学生动笔手写,减少电脑的使用频率;大学生们平时也要有意识地多书写、多练字,都说“一点一横展风采,一撇一捺见真功”,在持续不断的练习中,才能逐渐克服提笔忘字的现象。


    第三,加强书法艺术的普及,提升大学生对书法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水平。高校可以通过举办书法讲座,邀请书法名家进校园,开展书法竞赛活动,学习和欣赏优秀书法作品等,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艺术涵养和审美水平,激发大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校园内营造汉字书写的浓厚氛围。


    最后,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认同。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文化和历史,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独特之美,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不妨多增加一些汉字解读的内容,让大学生真正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体悟藏在汉字里的情感和用意,让大学生真正爱上汉字,恋上书写,让汉字跃动纸上。


    总之,高校大学生应充分认识汉字的价值,增强热爱汉字的意识,保持对汉字书写的热爱与关注,认识到正确书写汉字是责任和义务,也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魅力的方式之一。


    编辑:刘佳曈 责任编辑:魏曼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山东省学校安全问题"随手拍"
版权所有@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地址:山东省单县开发区学院中路|招生办公室:0530-4682038,4682198 |党委办公室:0530-4682009,4682004|鲁ICP备12013444号

鲁公网安备 37172202371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