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职教信息 >> 正文

    融汇“三种精神”建设职业本科教师队伍

    发布日期:2024-09-11 18:46:40 作者:  编辑:管理员    点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人才工程引领,高层次人才遴选和培育突出教书育人导向,让科学家同时成为教育家,充分发挥科学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等相融汇,提升教书育人质量。”

    《意见》首次正式提出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相融汇。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共同本质在于“家”和“精神”。从“家”的角度讲,主要有两层内涵:其一,术业有专攻,学有大成,享誉业内,泽被后世;其二,怀有家国情怀,国即是家,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为国育才。从“精神”的角度讲,也有两层内涵:其一,虽不一定成为“家”,但其精神人人可学;其二,教育家、科学家和大国工匠可谓“国宝”,其精神背后蕴含了国家育才和个体成才的教育规律与宝贵经验智慧。因此,精神不仅可学,更应可教和传承,是可供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的精神文化资源。总之,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融汇贯通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一面精神旗帜。那么,职业本科院校如何弘扬和融汇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发展呢?

    首先,以“三种精神”融汇为支柱。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发展,首先应统一思想,加强精神引领,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精神内涵。笔者认为,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融会贯通,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精神文化建设层面的重要体现和应有之义。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相互支撑,缺一不可,但科技、人才仍以教育为本。同理,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工匠,都应首先成为教育家或教育家型教师,担负为国育才的使命和责任。因此,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以教育家精神为融汇点,本质上蕴含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核思想。“三种精神”融汇的本质在于,将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融汇并注入教育家精神思想之中,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科学家和大国工匠等人才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双师双能型”高素质技能专业人才。

    其次,以“三全育人”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是加强新时代职业本科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弘扬和融汇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应渗透和贯穿于“三全育人”体系之中。以学校全员之合力,凝聚育人共识,打造尊师重教氛围;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融会贯通于学校育人培才全过程乃至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使之无缝衔接、循序渐进,形成“静待花开”的长周期和可持续的科学育人机制;系统整合和统筹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和线上线下等全方位课程教学平台和资源,构建弘扬和融汇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全方位、立体化、全链条的开放学习平台,打造无时不学、无处不学的“精神高地”。

    再次,以“三融共济”为载体。促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职普融通一体化协调发展,不仅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支撑,也是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未来发展必须坚守的战略方向。弘扬和融汇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绝不是职业本科院校“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应将其渗透到的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和人才链之中,打造联合科学家、各行业能工巧匠和其他各类人才“汇聚一堂课”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方能真正地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融会贯通于一体,并为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意见》也指出,“支持高水平大学与高等职业院校、企业联合开展职业教育教师一体化培养培训,优化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因此,让各行各业各领域的科学家、工匠等高素质人才共同参与到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中来,使之成为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家型教师,是弘扬和融汇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双师双能型”职业教师队伍,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我国职业本科院校站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历史新起点,理应扛起弘扬和融汇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大旗,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和构建技能型社会的征程上,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促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教育家型教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作者:崔西孟,单位系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山东省学校安全问题"随手拍"
版权所有@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地址:山东省单县开发区学院中路|招生办公室:0530-4682038,4682198 |党委办公室:0530-4682009,4682004|鲁ICP备12013444号

鲁公网安备 37172202371979号